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本草纲目*木瓜》引用书籍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3-02-06 信息来源:宣木瓜协会 浏览:
【字体大小: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简介

《尔雅》

佚名

战国或两汉之间

《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礼》

姬旦

西周

《礼》,古代礼学的经典,指的是儒家经典士礼》,后常指《仪礼》而言。后来又称作《礼经》《仪礼》。《礼》是先秦六经之一,亦是南宋十三经之一。

《淮南万毕术》

淮南王刘安

公元前2世纪

《淮南万毕术》全书一卷,补遗一篇,再补遗一篇。约三千字,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有关物理、化学和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广志》

郭义恭

约在公元270年前后

《广志》是记述各地物产的著名作品,成书约在公元270年前后。这部书写成于全国统一后的西晋,作者可以充分收集到全国特别是经开发后东南和西南以及漠北传入的各类有用植物、动物等。原书也已失散,经后人辑出的有260多种。大部分与动植物有关,包含大量详实切用、值得珍视的生物学资料。

《本草经集注》

弘景

(约公元480-498年前) 编著

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劳等,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柜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本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本草拾遗

陈藏器

开元二十七年(739)

汇集前人遗漏的药物,撰《本草拾遗10(今佚)李时珍评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佚文散见《证类本草》等。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10: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发展成后世"十剂"方剂分类法,为中医界应用。

《本草图经》

苏颂

1061

《本草图经》简称《图经》,又名《图经本草》 ,是古代中药学著作 20卷。目录1卷。本书收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

《容斋随笔》

洪迈(南宋)

(1123~1202)

《容斋五笔》 卷一至卷十,每卷自9则至19则,共135;未完成,洪迈即去世。

 包括《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共5笔,74卷,共1220则,本书记述的古代的政治、艺术、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故事,其考证、议论、记事很有特色。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 、考证有理有据。《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

《大明会典》

徐溥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

《大明会典》简称《明会典》,是明代编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典。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书成,共180卷。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修,共228卷。至今引用较多的是万历版。

《名医别录》

佚名

汉末

《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3卷。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

《素问》

佚名

战国时期(475—221),现存本为唐王冰重新编次。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

《针经》

佚名

东周战国时期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着绝对权威。

《卫生宝鉴》

罗天益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

全书共25篇,主要有药误永鉴:以病案形式,结合一个专题进行辨析,以警示后学及同行不要犯误治之错,名方类集:精选古今效方766首,以证系方,理法具备,论述临证各科疾病的诊治。为该书主要部分,药类法象:简述张元素、李杲的药物学理论,如性味、功效等;医验记述:载录作者长期从事临床的诊治经验,内容丰富;最后为补遗,选辑张仲景以下诸家有关外感、中暑等病证的验方,为元代以后他人所补充之内容。

《埤雅》

陆佃

宋代(10421102)

《埤雅》是宋代学者陆佃增补《尔雅》有关草木鸟兽虫鱼及天文等方面内容的著作,共20卷,初名《物性门类》,后改今名。陈振孙评其着于特性精祥,所援引甚博。《埤雅》解释名和词常从文字结构、字形、字音入手追溯其原始意义,尔后博引典籍,阐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其释词可与经典传笺相参证。书中多有民俗传说及生活经验之谈,典故趣闻,更常引用,故虽为辞书,却有较强的可读性。

《诗经》

佚名

春秋时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灵宝毕法》

钟离权

五代后汉

该书原十卷,始见录于《通志·艺文略》道家类修养目。《遂初堂书目》无卷数。《正统道藏太清部所收十篇,即原卷数,合为上、中下三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著,纯阳真人吕嵓洞宾传。《道藏精华录》第六集亦三卷。《道枢》卷四十二《灵宝篇》系曾慥节选本,文字多异。重刊《道藏辑要》危集所收,格式同于《正统道藏》,唯不分卷。

此书是钟吕金丹派所尊的基本教典,阐述了汉末三国时期道家的教理、哲学观点,奠定了宋元以后内丹学的理论基础。钟吕金丹派借此为唐宋内丹学的最高水平,故研习内丹者皆视为必读之要典。

 

《本事方》

许叔微

宋绍兴二年(1132)

全书10卷,分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证,伤寒时疫证等,每门分列数证,证下系方若干,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病机、用药、炮制及眼法,或载有关医论、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内容。该书文字简明,列证、辑方切于临床。如对各类积证,除用缠金丹等治疗外,又依病情分为:酒、肉、血、气、水、涎、食六类病候,分别治疗;对阴毒证,由浅入深分为始得、渐深、沉困三候,而以正元散、玉女散、灼艾脐中等方药分别治疗。

《食疗本草》

孟诜

唐开元年间(713741)

《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对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书共3卷。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shēn)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诸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冷),不载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单方,间或论及形态、修治、产地等。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药物来源广泛,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

《千金方》

孙思邈

永徽三年(652年)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圣惠方》

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

宋淳化三年(992年)

《太平圣惠方》,方书。简称《圣惠方》。一百卷。刊于92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人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卷一-二主论诊法处方用药法;卷三-七分论五脏诸病;卷八-十四伤寒;卷十五-五十九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眼目、口齿、咽喉);卷六十-六十八外科病;卷六十九-八十一妇人病;卷八十二-九十三小儿病;卷九十四-九十五服食及丹药;卷九十六-九十八食疗及补益方;卷九十九针经十二人形图;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小儿灸经。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每一病证,皆冠以《诸病源候论》的有关论述。其中外科的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之详细过程等,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记录。此外,还保存了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本书系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

《御药院方》

许国祯

元至元四年(1267)

《御药院方》是著名的元代宫廷医家许国祯所著。该书以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所制成方为基础,进行校勘,修改其错误,补充其遗漏,于至元四年(1267)刻板成书。全书共11卷,收方1000余首,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养生、美容等多方面内容。至元二十二年(1285),许国祯奉元世祖之命,召集各地医家,与翰林承旨撒里蛮共同主持了增修《本草》的工作,元代著名医家罗天益等20人参与了增修。《本草》的增修工作历时将近4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九月书成,名为《至元增修本草》,是元代唯一的官修本草。

《圣济总录》

太医院编

宋公元1117

《圣济总录》,方书。又名《政和圣济总录》。二百卷。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纂。成书于1111-1117年(政和年间)。后经金大定年间、元大德年间(名为《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两次重刊。内容系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民间验方和医家献方整理汇编而成。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以及针灸杂治、养生等。有论有方,录方近二万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理论和经验。

《医林集要》

王玺

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

《医林类证集要》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其论病源,专以《内经》为主,并采录历代诸家经验。其论药性,专以《本经》为主, 《本经》不收者不录。关于论脉,以《脉经》等名医书论脉精微者为主。其论针灸,专以《针经》为主。

《臞仙神隐书》

朱权

明(1408年)

《臞仙神隐书》是朱权的一部杂品之作,多叙述隐居习道的日常诸事,其中归田之计以《月令》其中收载了不少月令形式的农业技术资料。体裁逐月叙述栽植树木、花果、蔬菜的技艺;牧养之法记载马、牛、羊、猪等饲养方法;医六畜诸病法,收录各种兽医药方等不少取材于《农桑衣食撮要》。

王祯农书

王祯

1300年)

《王祯农书》由“农桑通决”、“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原为37集、370,11万字,有图300余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